小德
基本解釋
德行節操之小者。《論語·子張》:“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邢昺 疏:“大德之人,謂上賢也。所行皆不越法則也;小有德者,謂次賢之人,不能不踰法,有時踰法而出,旋能入守其法,不責其備,故曰可也。”《禮記·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鄭玄 注:“小德川流,浸潤萌芽,喻諸侯也;大德敦化,厚生萬物,喻天子也。” 朱熹 集注:“小德者,全體之分;大德者,萬殊之本。”《宋書·禮志四》:“自 漢 興已來,小善小德,而圖形立廟者多矣。”
成語(Idiom):小德
發音(Pronunciation):xiǎo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談舉止有禮貌、有修養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小德是由“小”和“德”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小指的是言談舉止謙虛有禮、不張揚,德指的是品德高尚、有修養。小德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言行謙和有禮貌,舉止得體,具備良好的品德和修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小德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有禮貌、謙虛謹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小德來表揚別人的優秀品德和修養,也可以用來自我要求自己在言行舉止上更加謙和有禮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小德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季文子的人,他的言行舉止非常有禮貌,謙虛謹慎,因此被稱為“小德”。季文子的修養和品德給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了一個標志性的人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小德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小”和名詞“德”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小德的人,從不說粗話,對人總是客客氣氣的。
2. 在國際場合上,我們應該展現出中國人的小德風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小德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身材嬌小,但舉止優雅有禮貌的形象,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小德相關的成語,例如小心翼翼、小心謹慎等,來擴展對小德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小德,他總是很友善,從不欺負別人。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樹立小德的形象,對老師和同學都要有禮貌。
3. 高中生:在社交場合上,一個人的小德非常重要,它能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