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首
成語(Idiom):隸首
發音(Pronunciation):lì sh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某人被迫承認錯誤或罪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隸首是由“隸”和“首”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隸,原指古代奴隸的身份,引申為被迫、被束縛的意思;首,指頭顱。隸首的含義是指某人被迫承認錯誤或罪行,像奴隸一樣被束縛住頭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隸首常用于形容在某種壓力或證據面前,不得不承認錯誤或罪行的情況。可以用于諷刺、批評、警示等語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隸首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戰國策·魏策四》。據傳,魏國的軍隊在攻打趙國時,因為某位將領的錯誤判斷導致了失敗。這位將領被迫承認錯誤,被罰跪在地上,雙手托著頭顱,像奴隸一樣受辱,因此形成了隸首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隸首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法庭上隸首認罪,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
2. 在面對不可否認的證據時,他只能隸首承認自己的錯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隸首這個成語與被迫承認錯誤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被束縛住頭顱,像奴隸一樣被迫承認錯誤的情景,以此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錯誤、罪行相關的成語,如“自作自受”、“鐵證如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發現小明偷看了試卷,小明只好隸首認錯。
初中生:當事人在警方面前隸首承認了自己的罪行。
高中生:在歷史課上,我們學習了一些隸首的故事,深感人類歷史的曲折和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