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
基本解釋
1949年7月創刊于北京。中華全國總工會主辦。1966年12月停刊。1978年10月復刊。
成語(Idiom):工人日報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rén rì b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工人階級的報紙,也可比喻專門為工人服務的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工人日報是中國的一家主要報紙,創辦于1948年,是中國共產黨機關報。成語“工人日報”借用了這個報紙的名字,用來形容專門為工人階級服務的事物或機構。它代表著工人階級的權益、利益和福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與工人階級相關的事物,如工會、工人保護法、工人權益等。也可以用來形容為工人提供服務的機構或組織,如工人醫院、工人俱樂部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工人日報”是根據中國的一家報紙命名的。這家報紙創辦于1948年,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報,代表著工人階級的利益。因此,人們將這個報紙的名字用作成語,用來形容與工人階級相關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忠誠的共產黨員,經常為工人日報投稿。
2. 這個工人日報社的編輯部全心全意為工人服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工人日報”與工人階級的利益和福利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你可以想象一張報紙上印著“工人日報”的標題,代表著該報為工人階級發聲。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工人階級的歷史和權益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工人運動、工人保護法等相關知識,以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3-6歲):我爸爸每天都去工人日報社上班。
2. 小學生(7-12歲):我想長大后成為一名記者,為工人日報寫報道。
3. 中學生(13-18歲):工人日報是工人階級的喉舌,為工人爭取權益。
4. 大學生(19歲及以上):我們應該關注工人日報上的報道,了解工人階級的現狀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