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堞
成語(Idiom):龜堞(guī dié)
發音(Pronunciation):guī d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行動遲緩,缺乏活力和決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龜堞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龜”字指代烏龜,象征行動遲緩;“堞”字指代城墻上的堞,意味著停滯不前。整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行動遲緩,缺乏活力和決心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缺乏進取心和動力,做事情懶散、不積極的狀態。可以用來批評那些懶惰、拖延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龜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的寓言故事《烏龜進城》。故事中,一只烏龜在城外的田野里生活得很悠閑,一天它突然想要進城看看。烏龜走得非常緩慢,一步一步地向城里爬去。當它終于爬到城門口時,城門已經關上了,烏龜無法進城。這個故事形象地描繪了烏龜行動緩慢的特點,成為了形容行動遲緩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做事太龜堞了,總是拖拖拉拉,一點進取心都沒有。
2. 這個團隊缺乏活力,整天龜堞龜堞的,進展很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烏龜爬行的動作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只烏龜緩慢地向前爬行,形象地表達了龜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行動遲緩、缺乏活力相關的成語,如“步履維艱”、“行動遲緩”等,可以幫助擴大詞匯量,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學習態度太龜堞了,總是拖到最后一分鐘才開始做作業。
2. 初中生:這個班級的食堂服務員工作效率很低,每次排隊買飯都要等很久,真是龜堞得很。
3. 高中生:他雖然有很多想法,但總是龜堞龜堞的,遲遲沒有付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