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
基本解釋
原來的譜系。《隋書·經籍志二》:“氏姓之書,其所由來遠矣…… 秦 兼天下,剗除舊跡,公侯子孫,失其本繫。”
謂宗族的世系。《漢書·高帝紀贊》:“ 漢 帝本系,出自 唐 帝。”《左傳·文公十八年》“ 高陽氏 有才子八人” 唐 孔穎達 疏:“其八人者,不能知其出生本系、枝派遠近,故略言其苗裔耳。” 唐 劉知幾 《史通·序傳》:“又近古人倫,喜稱閥閲,其蓽門寒族,百代無聞,而騂角挺生,一朝暴貴,無不追述本系,妄承先哲。”
成語(Idiom):本系 (běn xì)
發音(Pronunciation):běn x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的本質屬性或基本特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本指的是事物的本質、根本;系指的是屬性、特征。本系合并起來就表示事物的本質屬性或基本特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事物的本質、屬性或特征,強調事物的本質所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十一年》中有一句話:“本系之矛,以啟予順。”意思是用本質的特征來啟發他人,引申為用本質屬性來解決問題。從此,本系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本指 + 系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因為他具備了本系的優點。
2. 這個產品的成功在于它能滿足消費者的本系需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本系”拆分成“本”和“系”,并與其基本含義聯系起來。想象一個植物的根(本)和枝(系),根代表著事物的本質,枝代表著事物的屬性或特征。通過這個形象,可以更容易地記憶和理解“本系”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本質”、“屬性”等,以擴展對事物本質和屬性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這本書的本系是講述友誼和勇氣。
2. 初中生(13-15歲):科學研究的本系是發現真相和推動社會進步。
3. 高中生(16-18歲):歷史學家通過研究文化和制度的本系來分析社會的發展。
4. 大學生(19-22歲):經濟學家研究供求關系的本系以預測市場變化。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本系”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