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書
基本解釋
(1).古時以朱筆記載犯人罪狀的文書。《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初, 斐豹 ,隸也,著於丹書。” 杜預 注:“蓋犯罪沒為官奴,以丹書其罪。” 三國 魏 曹操 《度關山》詩:“有燔丹書,無普赦罪。”《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茍削丹書,得夷平民。” 李周翰 注:“丹書,定罪之書。”
(2).傳說中赤雀所銜的瑞書。《呂氏春秋·應同》:“及 文王 之時,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於 周 社。”《史記·周本紀》“生 昌 ,有圣瑞” 張守節 正義引《尚書帝命驗》:“季秋之月甲子,赤爵銜丹書入于 酆 ,止于 昌 戶。其書云:‘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以不仁得之,不仁守之,不及其世。’” 北周 庾信 《周祀五帝歌·赤帝云門舞》:“赤雀丹書飛送迎,朱絃絳鼓罄虔誠。”
(3).指《洛書》。傳說 夏禹 治水時, 洛水 神龜負之而出,故稱《洛書》。《淮南子·俶真訓》:“ 洛 出丹書, 河 出緑圖。”
(4).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襲的享有免罪等特權的證件。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僕之先,非有剖符丹書之功。” 元 王惲 《玉堂嘉話》卷四:“肆申白馬之盟,庸示丹書之約。” 明 張居正 《擬唐回鶻率眾內附群臣賀表》:“丹書錫誓,既崇 日逐 之封;赤芾疏榮,仍懋秩訾之賞。”
(5).朱筆書寫的文字。 漢 荀悅 《漢紀·昭帝紀》:“ 漢 使至 匈奴 , 常惠 數私見使,教之曰:‘陛下親射 上林 中,得白雁,足有繫帛丹書,言 武 等在荒澤中。’” 景耀同 《次韻黃季剛相思》之一:“囓臂當年底有盟,丹書斜上甚分明。”
(6).朱筆書寫的詔書。 唐 武元衡 《奉酬淮南中書相公見寄》詩:“金玉裁玉度,丹書奉帝俞。” 元 白樸 《墻頭馬上》第四折:“親捧丹書下九重,路人爭識五花驄。” 明 李東陽 《送焦守靜先生使襄府》詩:“丹書玉節又南行,一日龍光起四瀛。”
(7).古代方士用以呪邪鎮鬼的朱文符書。 漢 仲長統 《昌言》:“於是淫厲亂神之禮興焉,侜張變怪之言起焉,丹書厭勝之物作焉。”《后漢書·方術傳·解奴辜》:“又 河 南有 麴圣卿 ,善為丹書符劾,厭殺鬼神而使命之。”
(8).道教語。即丹書墨箓。指以墨書寫符文的朱漆之簡。泛指煉丹之書,道教經書。見《云笈七籤》卷七。 明 屠隆 《綵毫記·祖餞都門》:“授丹書早晚驅雞,與夫人同學驂鸞。”
成語(Idiom):丹書
發音(Pronunciation):dān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丹砂寫成的書,比喻文章或書籍非常珍貴和重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丹書最早是指用丹砂寫成的書,由于丹砂的稀有和昂貴,因此丹書被視為珍寶。后來,丹書的含義逐漸延伸為指文章或書籍非常珍貴和重要。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文章或書籍的價值高,內容豐富,有很高的藝術或學術價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丹書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各種優秀的文章、書籍或者文學作品。比如可以說一本書是“丹書一本”來形容這本書非常有價值和重要。另外,在贊美一個人的寫作才華或者學術造詣時,也可以使用這個成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羲之傳》中記載了一個關于丹書的故事。據說東晉時期的書法家王羲之曾經將自己的一本書埋在地下十年,結果取出后紙質完好無損,字跡依然清晰。這個故事說明了書籍的價值和重要性,后來就有了“丹書”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是 + 丹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詩集堪稱丹書,每一首都充滿智慧和藝術。
2. 他的文章真是丹書一樣珍貴,值得反復品味。
3. 這本小說被譽為丹書,被廣大讀者所推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丹書的字形與珍寶相連,形成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另外,可以通過閱讀優秀的文章、書籍,理解其中的價值和重要性,進一步牢記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王羲之的書法藝術,以及其他與文學、書籍相關的成語和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本故事書真好看,就像一本丹書一樣珍貴。
2. 初中生:老師推薦的這本文學作品真是一本丹書,我讀了好幾遍都覺得不夠。
3. 高中生:這篇論文論述的觀點獨到,真是一篇丹書,值得深入研究。
4. 大學生:這本哲學著作是一本丹書,對于理解人類思想有著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