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卓
基本解釋
晉 吏部郎 畢卓 ,常飲酒廢職。鄰舍釀熟, 卓 夜至其甕間盜飲,為人所縛,明旦視之,乃 畢吏部 。旋解縛,遂與主人飲甕側,致醉而去。事見《晉書·畢卓傳》。后常以指嗜酒成癖的人。 北周 庾信 《答王司空餉酒》詩:“未能扶 畢卓 ,猶足舞 王戎 。” 宋 蘇軾 《白鶴峰新居》詩之二:“甕間 畢卓 防偷酒,壁后 匡衡 不點燈。” 明 劉兌 《嬌紅記》:“不覺的爛醉在佳人錦瑟邊,可知道 畢卓 在甕頭眠?”
成語(Idiom):畢卓
發音(Pronunciation):bì zh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才出眾,非常優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畢卓是一個由兩個姓氏組成的成語,指的是一個人才出眾,表現非常優秀。這個成語形容那些在某個領域或某項事物上具有卓越才能和出色表現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畢卓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各種領域的優秀人才,例如在學術研究、藝術創作、體育競技等方面取得非凡成就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在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員工或在學校中成績優異的學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畢卓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它是由兩個姓氏組成的,分別是畢和卓。畢是一個常見的姓氏,而卓則表示出眾、杰出的意思。通過將這兩個姓氏組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人才出眾、非常優秀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畢卓這個成語是由兩個單字組成的,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音樂方面畢卓,多次獲得國際大獎。
2. 這位科學家在研究領域畢卓,為人們做出了重大貢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畢卓這個成語與優秀人才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某個領域中展現出卓越才能和出色表現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才高八斗"、"登峰造極"等,以拓寬對優秀人才的描述和形容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班級的演講比賽中畢卓,獲得了第一名。
2. 初中生:她在學校的辯論賽中表現畢卓,贏得了全校冠軍。
3. 高中生:他在數學競賽中展現出畢卓的才華,獲得了全國第一名。
4. 大學生:她在科研項目中的貢獻畢卓,得到了導師的高度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