珪瓚
成語(Idiom):珪瓚 (guī zàn)
發音(Pronunciation):guī z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器物的品質優良,指人的才能、德行出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珪瓚原指古代玉器中的上等瓚瓦,后泛指器物的品質優良。引申為形容人的才能、德行出眾,比喻人具備卓越的品質和才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褒義,用來形容人的才能出眾,德行高尚,是一種贊美和褒獎的方式。可以用于描述各個領域的人才,如文學家、科學家、藝術家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珪瓚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子路》中,原文是:“子曰:‘君子不器。’”,后來被解釋為“君子不器物的品質優良”。這個成語的意義逐漸擴展,成為對人品德、才能的高度贊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珪瓚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珪瓚之才,被譽為當代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
2. 她的品德高尚,是一個真正的珪瓚之人。
3. 這位年輕的畫家才華橫溢,被稱為藝術界的珪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珪瓚”分開記憶,可以聯想到“珪”代表寶石或玉石,而“瓚”則代表器物,通過聯想可以記住珪瓚的意義為器物的品質優良,進一步引申為人的才能、德行出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類似贊美人才的成語,如“才高八斗”、“德才兼備”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說小明是珪瓚之才,因為他畫的畫很漂亮。
2. 小學生:我媽媽是一個珪瓚之人,她會做各種好吃的菜。
3. 初中生:我想成為一名珪瓚之才,將來能為社會做出貢獻。
4. 高中生:他的音樂才華非凡,被評為學校的珪瓚之人。
5. 大學生:她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學生,被老師稱為大學的珪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