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邪不伐正
發音(Pronunciation):xié bù fá zh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邪惡勢力無法戰勝正義力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邪不伐正是指邪惡勢力無法戰勝正義力量,正義必將戰勝邪惡。它強調了正義的力量是無法被邪惡所摧毀的,正義的力量終將戰勝邪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表達正義力量的強大和邪惡勢力的無能為力,可以用于討論社會正義、道德問題以及個人行為的評價等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尚書·周書·周官》中,原文是“雜言則邪,不雜言則不邪”。“邪不伐正”一詞則是后來的引申。它源于古代人們對于正義力量的信仰和對邪惡勢力的警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邪惡勢力(邪)無法戰勝(不伐)正義力量(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世界上,邪不伐正,正義終將戰勝邪惡。
2. 即使邪惡勢力再強大,也無法伐倒正義的力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邪不伐正”這個成語與“正義戰勝邪惡”這個含義聯系起來,可以通過想象正義的力量無法被邪惡所打敗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正義和邪惡相關的成語,如“以正治國”、“邪門歪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在故事中,正義的超級英雄總是能夠戰勝邪惡勢力。
初中生: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我們都要堅信邪不伐正,正義終將戰勝邪惡。
高中生:在現實社會中,我們要勇于站出來,讓邪惡無法伐倒正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