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質
基本解釋
諸侯、屬國或藩部送其子弟于中央朝廷,以為人質,表示臣服。《史記·大宛列傳》:“﹝ 宛貴人 ﹞立 毋寡 昆弟曰 蟬封 為 宛王 ,而遣其子入質於 漢 。”《漢書·匈奴傳上》:“單于愛之,陽許曰:‘吾為遣其太子入質於 漢 ,以求和親。’”《續資治通鑒·元世祖至元十七年》:“ 云南 官員子弟入質,臣謂達官子弟當遣,余宜罷。”
成語(Idiom):入質(rù zhì)
發音(Pronunciation):rù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入質有兩個意思,一是指進入質押,二是指進入實質、核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入質作為一個成語,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將財產或資產作為質押物交給債權人,以獲得貸款或借款。二是指進入事物的實質、核心或關鍵部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入質這個成語可以用在金融、經濟、法律等領域。在金融領域,它常用于描述企業或個人將財產或資產作為質押物以獲得貸款的行為。在經濟領域,它可以用來描述進入事物的實質、核心或關鍵部分。在法律領域,它可以用來描述將物品或財產作為抵押物或擔保物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入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經濟貿易活動。在古代,人們常常將財產或貴重物品作為抵押物以獲得貸款。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經濟活動中衍生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入質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入”是動詞,表示進入的意思;“質”是名詞,表示質押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將房產入質,以獲得資金支持。
2. 這個問題是我們討論的入質部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金融貸款和質押物相關的場景聯想,來記憶入質這個成語。比如,想象一個人將自己的貴重物品交給銀行作為質押物,以換取一筆貸款,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入質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金融、經濟和法律方面的術語,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入質這個成語的使用場景和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把我的玩具車入質給媽媽,她給了我一些零花錢。
2. 初中生:他將他的自行車入質給銀行,以換取一筆貸款。
3. 高中生:我打算將我的電腦入質給銀行,以獲得一筆創業資金。
4. 大學生:他將他的畢業證書入質給銀行,以獲得一筆創業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