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儀
基本解釋
作為饋贈禮物的土產品。 宋 蘇軾 《乞令高麗僧從泉州歸國狀》:“本州已依準指揮許令 壽介 等致祭 凈源 ,了畢,其徒弟 量 將土儀回贈 壽介 等收受。”《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如今重到貴府走走,特地辦些土儀來拜望你家相公。”《紅樓夢》第十二回:“於是 賈母 定要 賈璉 送他去,仍叫帶回來。一應土儀盤費,不消絮説,自然要妥帖的。”
英文翻譯
1.[舊] gift of native product
成語(Idiom):土儀(tǔ yí)
發音(Pronunciation):tǔ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舉止、言談粗俗、沒有修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土儀是由“土”和“儀”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土”代表粗俗、沒有修養的意思,“儀”代表禮儀、修養。土儀形容一個人的舉止、言談粗俗、沒有修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粗魯、沒有禮貌,通常用于批評和諷刺他人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的小說《西游記》中。小說中,孫悟空因為對佛教的禮儀不了解,不懂得恭敬地進入佛教寺廟,被觀音菩薩斥責為“土儀”。從此,這個成語就流傳開來,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舉止粗俗、沒有修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形容詞“土”和名詞“儀”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太土儀了,完全沒有修養。
2. 這個人說話粗魯、沒有禮貌,真是個土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土儀”與一個粗俗、沒有修養的人形象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禮儀、修養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文雅”、“風度翩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太土儀了,老師要好好教育他。
2. 初中生:他說話太粗魯了,真是個土儀。
3. 高中生:他的舉止沒有修養,完全是個土儀。
4. 大學生:那個人的言行舉止粗俗,真是個土儀。
5. 成年人:他的舉止粗魯、沒有禮貌,真是個土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