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qī líng bā suì ㄑㄧ ㄌㄧㄥˊ ㄅㄚ ㄙㄨㄟˋ七零八碎
(1).形容殘破不堪。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行成》:“你弄得我一個國家七零八碎,送得我一個身子七上八落,如今怎么好?”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一:“資本主義本身是一種傳染病。它到東方來,把東方固定了幾千年金甌無缺的封建社會弄得七零八碎,而它同時在 中國 內部播下了它的種子。”
(2).零星瑣碎。 艾蕪 《芭蕉谷》:“這時候,她要接待客人,要招呼孩子,又要做七零八碎的事情,真是忙得過這頭,忙不過那頭的。”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九:“ 李蘭英 只得走了,忘了帶走鋪蓋卷,和她的鏡子、梳子、手絹,和女人用的一些七零八碎的玩藝。”
(3).指零星的物品。 柳青 《銅墻鐵壁》第十二章:“盡管平時都覺著自己的東西并不多,到這時光就顯得不少了--鋪蓋衣物和家什用具,莊戶人過日子短不了的七零八碎,連一個桑條編的筐子都不長余。”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七零八碎
成語(Idiom):七零八碎
發音(Pronunciation):qī líng bā s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或情況零散、雜亂無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事物或情況分散、不整齊,沒有條理。形容事物或情況雜亂無章、凌亂不堪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或情況的雜亂、混亂、無序狀態。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言行舉止雜亂無章,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擺放或安排雜亂無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戲曲《長生殿》中的一句臺詞:“七零八落,一窮二白”。后來,人們將“落”改為“碎”,形成了現在的成語“七零八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七零八碎”四個漢字組成,其中“七”、“零”、“八”、“碎”都是形容詞,用來修飾后面的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的書桌上堆滿了七零八碎的文件和紙張。
2. 這個房間里的東西擺放得七零八碎,一點也沒有整齊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七零八碎”聯想成一堆零散的數字和碎片,代表事物或情況的雜亂無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亂七八糟”、“雜亂無章”。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我的玩具被我弟弟七零八碎地擺放在地上。
2. 小學生:老師講的課文我記得七零八碎的。
3. 中學生:我的作業本上寫滿了七零八碎的筆記。
4. 大學生:這個實驗室里的器材七零八碎地擺放著,需要整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