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走投無路
發音(Pronunciation):zǒu tóu wú l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處境困難,無路可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人陷入絕境,沒有任何出路或希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在困難、危險的情況下無法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逃離困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晉書·王敦傳》。王敦是東晉末年的一個權臣,他野心勃勃,企圖篡奪朝權。然而,他的野心最終落空,被朝廷擊敗。在最后的絕境中,王敦感到走投無路,無法逃脫被圍困的局面。因此,人們從他的故事中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走投無路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經濟危機中,很多公司走投無路,不得不進行裁員。
2. 他因為欠債太多,走投無路,只能賣掉房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走投無路與處境困難、無法逃脫等概念聯系起來記憶。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一個迷宮中,四面八方都是墻壁,無法找到出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困境、逃脫相關的成語,如“寸步難行”、“無路可走”等,來進一步擴展自己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迷路了,走投無路,不知道怎么回家。
2. 初中生:考試前一晚才開始復習,現在感覺走投無路了。
3. 高中生:面對家庭的壓力和學業的困難,我感到走投無路,不知道該怎么辦。
4. 大學生:找工作找了很久都沒有結果,現在感覺走投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