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報
基本解釋
佛教謂來生受報應。三種因果報應之一。 晉 慧遠 《三報論》:“業有三報:一曰現報,二曰生報,三曰后報……生報者,來生便受。”《法苑珠林》卷八五引《優婆塞戒經》:“佛言善男子眾生造業,有其四種:一者現報,二者生報,三者后報,四者無報。”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四章第五節:“善人惡人當身不受報,來生一定要受報,這種報應叫做生報。”
成語(Idiom):生報(shēng bào)
發音(Pronunciation):shēng b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自行報仇,主動為自己討回公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生報是由“生”和“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生”指自己,表示主動行動;“報”指報仇,表示為了討回公道而采取行動。生報這個成語的含義是指自行報仇,主動為自己討回公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生報這個成語主要用于描述一個人主動采取行動,為自己討回公道或報仇雪恨的情景。可以用于各種生活場景或文學作品中,強調個體的主動性和正義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生報這個成語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起源,但它反映了中國古代人們對于公正和正義的追求。生報這個成語在古代的文獻中并不常見,但在現代的口語和文學作品中使用較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生報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決心要為自己的姐姐生報,找到那個傷害她的人。
2. 她一直忍受著不公正待遇,終于決定生報,討回自己的尊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生報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被欺負或受到不公正待遇,他決心要為自己生報,主動采取行動,討回公道。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生報這個成語相關的其他成語,如“生氣勃勃”、“如法炮制”等。也可以學習相關的故事或文學作品,了解更多關于正義和公正的價值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被同學欺負了,我要為自己生報,找老師告狀。
2. 初中生:他在比賽中作弊,我決定為自己生報,向裁判舉報他。
3. 高中生:他對我進行了人身攻擊,我要為自己生報,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