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儀
基本解釋
(1).謂整肅威儀。《詩·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實離離。豈弟君子,莫不令儀。” 孔穎達 疏:“雖得王之燕禮,飲酒不至於醉。莫不善其威儀,令可觀望也。”
(2).指美好的儀容、風范。 唐 司空圖 《障車文》:“夫人琁躔濬發,金縷延長,令儀淑德,玉秀蘭芳。” 宋 秦觀 《蔡氏哀詞》:“惟夫人之高誼兮,真一時之女英;既富有此好德兮,又申之以令儀。” 明 謝讜 《四喜記·冰壺重會》:“玉堂重瞻令儀,百朋錫懽情難擬。”
(3).盛美的典禮。《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周朝饗樂章》:“衣冠濟濟,鐘磬洋洋,令儀克盛,嘉會有章。”
成語(Idiom):令儀(lìng yí)
發音(Pronunciation):lìng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儀態端莊,舉止得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令儀是由“令”和“儀”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令,指的是命令、指示;儀,指的是禮儀、儀態。令儀的基本含義是指人的儀態端莊,舉止得體,符合禮儀規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令儀常用來形容人的舉止得體,禮儀規范。可以用于贊美一個人的儀容儀表,也可以用于批評一個人的不端莊的舉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令儀的故事起源目前沒有明確的記載。成語的起源可能與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寓言故事等有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令儀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儀態令人贊嘆,一舉一動都充滿了令儀。
2. 在重要場合,我們應該注意令儀,不要失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令儀與儀態端莊、舉止得體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聯想。可以通過觀察有令儀的人的舉止和儀態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令儀相關的禮儀知識,包括儀態、儀表、言談舉止等。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與禮儀相關的成語,如儀表堂堂、舉止失措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保持令儀,不要在教室里亂跑。
初中生:作為學生代表,我要在演講比賽中展示令儀的形象。
高中生:在面試時,令儀的舉止能給面試官留下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