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審
基本解釋
明 代刑制,每五年朝廷命司禮太監(jiān)會同三法司堂上官審理刑獄,謂之大審。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審平反紀略》:“凡遇丙辛之年,即特勅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一員,前往三法司録囚,名曰大審。”《明史·刑法志二》:“ 成化 十七年命司禮太監(jiān)一員會同三法司堂上官,於大理寺審録,謂之大審。 南京 則命內守備行之,自此定例,每五年輒大審。”
英文翻譯
1.【法】 grand assize; great inquest
成語(Idiom):大審(dà shěn)
發(fā)音(Pronunciation):dà shě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嚴厲審查、徹底審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審是由“大”和“審”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大表示程度深,審表示審查、檢查。大審的含義是指對事物進行嚴厲、徹底的審查、檢查。常用來形容對問題、情況、事實等進行全面、細致的調查和審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審常用于表示對某個問題或情況的全面調查、審查。可以用來描述法院對案件進行審理、政府對某項政策進行評估、企業(yè)對財務報表進行審核等情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審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法律審判制度。在古代,法官在審理案件時需要進行全面、徹底的調查和審查,確保審判結果的公正和準確。因此,大審也常用來形容對案件進行深入、全面的審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法官對這個案件進行了大審。
2. 政府部門對這項政策進行了大審查。
3. 公司對財務報表進行了大審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大審的發(fā)音“dà shěn”與“大深”進行聯(lián)想,表示對問題進行深入、全面的審查。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大審相關的成語,如大公無私、大庭廣眾等。同時,也可以了解一些與法律、政府、企業(yè)等領域相關的詞匯和知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大審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要求我們在寫作文之前要對題目進行大審。
2. 中學生(13-18歲):學校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了大審查,確保沒有抄襲和作弊。
3. 大學生(19-22歲):在進行學術研究時,我們需要對文獻進行大審,確保研究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4. 成年人(23歲及以上):政府對環(huán)境問題進行了大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改善環(huán)境質量。
希望以上關于“大審”詞語的學習指南能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