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舐皮論骨
發音(Pronunciation):shì pí lùn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對細節過分挑剔,吹毛求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舐皮論骨意為用舌頭舔皮肉,咬骨頭。比喻人對事物非常挑剔,過分苛求細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某人對他人的言行、作品等過分挑剔,苛求細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名叫田恒的大夫,他非常挑剔,對別人的言行舉止總是苛求細節,無法容忍任何錯誤。有一天,田恒去拜訪齊國的國君,見到國君后,他仔細觀察了一番,發現國君的一顆牙齒有一點點瑕疵,就對國君大加指責,說他不應該作為一國之君有這樣的瑕疵。國君聽后,覺得田恒過分挑剔,于是用手指了指自己的牙齒,說:“你這個人就像是用舌頭舔皮肉,咬骨頭一樣,總是對別人挑剔不滿。難道你自己就是完美無缺的嗎?”從此以后,人們用“舐皮論骨”來形容挑剔、苛求細節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舐皮論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自己的作品舐皮論骨,總是找出一些小瑕疵。
2. 老師對學生的作業舐皮論骨,要求每一個字都寫得端正工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舐皮論骨”想象成一個人用舌頭舔皮肉,咬骨頭的動作,以此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挑剔、吹毛求疵相關的成語,如“挑剔毛病”、“吹毛求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舐皮論骨地批改我的作業,找出了很多錯誤。
2. 初中生:他對自己的形象非常舐皮論骨,每天都要花很長時間打理。
3. 高中生:面對升學壓力,父母對我的學習成績舐皮論骨,希望我能考上理想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