偢問
成語(Idiom):偢問(chāo wèn)
發音(Pronunciation):chāo w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語謙虛恭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偢問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偢”意為謙虛恭敬,“問”意為詢問。偢問形容人說話謙虛恭敬,態度謙虛,不自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偢問常用于形容人們在交流中表現出的謙虛和恭敬的態度。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受到表揚時謙虛地回答,或者在向長輩或上級提問時恭敬地表達自己的疑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偢問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孔子世家》。相傳孔子的學生曾子問孔子:“弟子聞‘君子不器’,何謂也?”孔子回答說:“君子不器,偢偢如也。”這里的“偢偢”即為偢問。后來,偢問逐漸演變為一個獨立的成語,用來形容人們謙虛恭敬的言談舉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偢問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偢”和動賓短語“問”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接受采訪時總是偢問地回答問題。
2. 學生們向老師偢問問題,展示了他們的謙虛態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偢問這個成語:
1. 將“偢”字與謙虛、謙恭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彎腰鞠躬表示恭敬的樣子。
2. 將“問”字與詢問、提問的意思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舉手向別人請教問題的場景。
3. 可以使用關聯記憶法,將偢問與孔子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孔子謙虛地回答曾子的問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偢問相關的成語,如“謙虛謹慎”、“恭敬有禮”等,來擴展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班級演講比賽中,小明偢問地向觀眾表達了自己的謙虛態度。
2. 初中生:面對老師的表揚,小紅偢問地說:“這只是我努力的結果,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3. 高中生:學生會代表在會議上偢問地提出自己的疑問,并恭敬地聽取了長輩們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