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養
基本解釋
自奉儉省。《晏子春秋·問上十四》:“為君節養,其餘以顧民,則身尊而民安。” 張純一 校注:“君自養儉,茍有餘財,盡以眷念於民而施之。”
節養(jié yǎng)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y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節約并保養,指合理利用資源并注重身體健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養是由“節”和“養”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節指節約、節儉,養指保養、養護。節養的含義是指在生活中節約資源,同時注重保養身體,保持健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節養常用于提醒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節約資源,避免浪費。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注重養生,保持身體健康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張敞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張敞節儉的生活。張敞是西漢時期的一個官員,他非常節儉,生活簡樸,不浪費一絲一毫。他的節儉為后人所稱道,成為了節養的典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養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節”和動詞“養”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一直堅持節養的生活方式,從不浪費任何東西。
2. 老師告誡學生要節養身體,合理安排學習和休息時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節養”與節約和養生聯系起來。想象自己節約資源、保養身體的形象,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或詞語,如“節約”、“養生”等。同時,可以了解一些關于環保和健康生活的知識,進一步加強對節養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節養水資源,不浪費水。
2. 初中生:為了保持健康,我們要注重節養身體,多鍛煉。
3. 高中生:學習期間,要注意節養時間,合理安排學習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