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農
基本解釋
(1).亦稱“ 上農夫 ”。古代指種植條件較好、收益較多的農民。《管子·揆度》:“上農挾五,中農挾四,下農挾三。”《孟子·萬章下》:“上農夫食九人。” 趙歧 注:“一夫一婦佃田百畝。百畝之田,加之以糞,是為上農夫,其所得穀,足以食九口。” 漢 王充 《論衡·別通》:“耕夫多殖嘉穀,謂之上農夫;其少者,謂之下農夫。” 宋 宋祁 《代薛參政乞致仕上皇帝第一表》:“偶比諸生之牒,遂代上農之耕。”
(2).重農。上,通“ 尚 ”。《史記·秦始皇本紀》:“皇帝之功,勤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富。”
成語(Idiom):上農
發音(Pronunciation):shàng n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追求高尚的農事工作,也可指追求卓越的農業技術或農業管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上農一詞源自古代農業社會,農作物的生長和農業生產對于人類生存至關重要。上農一詞傳達了追求農業技術和農業管理的高尚精神,以及追求農業生產的卓越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上農一詞常用于形容追求農業技術和農業管理的人,也可用于形容農業生產中的卓越能力。此成語也可以用于比喻其他行業中追求卓越和高尚精神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上農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二年》中,原文是“上農無不苦”。這句話形容了古代農民勤勞辛苦的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追求農業生產卓越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上農屬于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上”表示追求,農”表示農業,整個成語表示追求農業技術和農業管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致力于農業技術的研究,真可謂是個上農之人。
2. 這個農場的農業管理非常出色,是一個上農之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上農”這個成語:
1. 將“上農”拆分成“上”和“農”兩個部分,理解為追求農業技術和農業管理的意思。
2. 可以想象一個勤勞的農民在田地里努力工作,表達追求卓越的精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農業相關的成語,例如“農夫與蛇”、“臥薪嘗膽”等。這些成語都與農業生產和農民的智慧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爸爸是個農民,他每天都上農,種植蔬菜和水果。
2. 初中生:我們學校的農業科技園里有很多農作物,老師們都是上農之人。
3. 高中生:我對農業管理很感興趣,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個上農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