溲箕
成語(Idiom):溲箕(sōu jī)
發音(Pronunciation):sōu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行不檢點,不知廉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溲箕是由“溲”和“箕”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溲”指小便,“箕”指用來盛放污穢之物的器具。溲箕指的是小便盆,因為是盛放污穢之物,所以引申為形容言行不檢點、不知廉恥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溲箕一詞多用于形容言行不檢點、不知廉恥的人,特別是在社交場合中。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守道德規范、不講禮貌、不顧他人感受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溲箕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張華傳》中。據說,晉朝時期,有一位官員叫張華,他貪污受賄、無視法紀,行為十分不檢點。有一次,張華去拜訪朝廷大臣,卻在大廳里隨地大小便,引起了眾人的憤慨。大臣們對他的行為極為不滿,紛紛用溲箕來形容他的言行不檢點、不知廉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溲箕”的結構是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簡直就是溲箕,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2. 這個人言行不檢點,真是個溲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溲箕”與不檢點、不知廉恥的人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在公共場合隨地大小便的場景,以此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無恥之尤”、“無恥之極”等,以擴充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說臟話,真是個溲箕。
2. 初中生:他在考試時作弊,簡直就是個溲箕。
3. 高中生:她不顧他人感受,在公共場合穿著暴露,真是個溲箕。
4. 大學生:他貪污受賄,完全不知廉恥,簡直就是個溲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