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旨
基本解釋
(1).指君主的旨意,意圖。《公羊傳·莊公元年》“天子嫁女於諸侯” 漢 何休 注:“禮:尊者嫁女于卑者,必持風旨。”《隋書·裴矩傳》:“﹝ 裴矩 ﹞承望風旨,與時消息,使 高昌 入朝, 伊吾 獻地,聚糧 且末 ,師出 玉門 。” 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三》:“皇帝誠厲風旨,於此中得一二人如 恩 與 吉 者,俾侍太子,則一暴十寒之病庶幾免矣。”
(2).泛指意旨,意圖。《后漢書·鮑永傳》:“ 莽 以 宣 不附己,欲滅其子孫。都尉 路平 承望風旨,規欲害 永 。” 宋 范仲淹 《與韓魏公書》:“使死者全名,生者服義,敢不欽佩風旨。” 梁啟超 《<民約論>巨子盧梭之學說》:“各人必須由自己所見而發,不知仰承他人之風旨,茍有所受,斯亦不得公矣。”
(3).風格旨趣。《后漢書·黃憲傳》:“ 黃憲 言論風旨,無所傳聞,然士君子見之者,靡不服深遠,去玼吝。” 明 陳子龍 《六子詩序》:“五七言絶句盛 唐 之妙,在于無意可尋,而風旨深永。” 清 龔自珍 《工部尚書高郵王文簡公墓表銘》:“由此例之,公之風旨,其視徒表暴于道路者何如哉!”
成語(Idiom):風旨 (fēng zhǐ)
發音(Pronunciation):fēng z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風旨指風向,引申為風氣、風尚。表示社會習俗或風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風旨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風”指風向,指示風的方向;“旨”指指示、意向。合在一起,表示社會的風尚和習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風旨主要用于描述社會的風氣和習俗,可以用來談論社會的道德風尚、社會風氣等話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風旨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它是根據漢字的意義演變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風旨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社區的風旨非常好,人們都很友善。
2. 我們應該努力樹立良好的風旨,提倡誠實守信的行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風旨”聯想為風吹過的方向指示,表示社會的風尚和習俗。可以通過想象一個風吹過的場景,與社會的風氣和習俗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社會風尚和習俗相關的成語,例如“風塵仆仆”、“風雨同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樹立良好的風旨,不亂扔垃圾。
2. 初中生:社會的風旨應該倡導誠實守信的行為。
3. 高中生:我們要努力改善社會的風氣,營造良好的風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