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書
基本解釋
謂僅工于模仿的書法。 宋 歐陽修 《筆說》:“學書當自成一家之體,其模倣他人,謂之奴書?!?宋 沉括 《夢溪補筆談·藝文》:“盡得師法,律度備全,猶是‘奴書’,然須自此入;過此一路,乃涉妙境,無跡可窺,然后入神。”
成語(Idiom):奴書(nú shū)
發音(Pronunciation):nú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奴役的人寫給主人的信件,比喻奴隸對主人的恭順和順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奴書源自古代中國社會奴隸制度,奴隸在主人的壓迫下,寫給主人的信件稱為奴書。這個成語通過比喻奴隸對主人的恭順和順從,來形容人無原則地追隨他人,毫無主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奴書主要用于形容人們在思想或行為上缺乏獨立性,完全聽從他人的指揮和要求。常用于批評那些盲目追隨他人、沒有主見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重耳在逃亡途中遇到一位農夫,農夫對他說:“奴隸為主人寫信,稱之為奴書。”公子重耳深受啟發,意識到自己過去是一個被奴役的人,于是決心要擺脫束縛,追求自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奴”和“書”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對領導唯命是從,完全是奴書一本。
2. 別再做奴書了,要有自己的主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奴書”這個詞語的意義,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梢韵胂笠粋€奴隸在寫信給主人的場景,以及奴隸對主人的恭順和順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奴書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奴顏婢膝”、“奴才”等。同時,也可以學習相關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知識,了解古代奴隸制度對社會和人類的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個同學特別喜歡給老師遞紙巾,簡直是個奴書。
2. 初中生:我不喜歡那個同學,他總是奴書般地追隨著班里的風向。
3. 高中生:我們應該有自己的主見,不要成為他人的奴書。
4. 大學生:在思想上要獨立,不要盲目追隨,否則就是奴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