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綬鳥
吐綬鳥(tǔ zhōu niǎo)
發音(Pronunciation):tǔ zhōu ni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在危急時刻能夠主動吐出寶貴的東西來挽救自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吐綬鳥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源自于古代中國的一個傳說故事。據說,在古代,有一種鳥類叫做綬鳥,它的絨毛非常珍貴,人們都希望能夠得到它們的絨毛來制作衣物。然而,這種鳥非常難以捕捉,因為它們非常機警,一旦感到危險就會吐出自己的絨毛來分散注意力,然后趁機逃跑。因此,吐綬鳥成為了一個象征,在危急時刻能夠主動吐出寶貴的東西來挽救自己的意義上使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吐綬鳥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在關鍵時刻能夠做出正確決策、敢于放棄一些小利益來換取更大利益的人。例如,當一個人在面臨困境或危險時,他能夠舍棄眼前的利益,主動采取一些行動來挽救自己或他人,就可以說他是一個吐綬鳥的人。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能夠在困難的情況下保持冷靜,不被外界干擾,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吐綬鳥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部叫做《莊子》的哲學著作。在這本書中,有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個人遇到了一只吐綬鳥,他被吐綬鳥的機智和勇敢所打動,因此將這個故事用來形容在關鍵時刻能夠主動吐出寶貴的東西來挽救自己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吐綬鳥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吐”、“綬”、“鳥”三個字組成。其中,“吐”表示主動吐出,“綬”表示寶貴的絨毛,“鳥”表示鳥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危險時,他像吐綬鳥一樣,主動放棄了眼前的利益來保護自己和他人。
2. 她在困境中保持冷靜,像吐綬鳥一樣,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吐綬鳥這個成語:將吐綬鳥的形象牢記于心,想象自己在困境中像吐綬鳥一樣,主動吐出寶貴的東西來挽救自己??梢詫⑦@個形象與故事結合起來,通過反復閱讀故事來加深記憶。此外,可以將這個成語與其他相關的成語進行對比學習,例如“守株待兔”和“殺雞取卵”,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吐綬鳥相關的成語,例如“守株待兔”和“殺雞取卵”,來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與勇敢、智慧相關的成語,例如“智取威虎山”和“舍生忘死”,來擴展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考試的時候,我像吐綬鳥一樣,主動放棄了玩游戲的時間,好好復習。
2. 初中生:面對困難,我們應該像吐綬鳥一樣,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3. 高中生:在選擇大學專業的時候,我們要像吐綬鳥一樣,主動放棄一些短期利益,考慮長遠發展。
4. 大學生:在工作中,我們要像吐綬鳥一樣,主動放棄一些個人利益,為團隊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