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全
基本解釋
(1).謂不能存活。 唐 楊弘貞 《貫七札賦》:“出一札而鋒鋩自利,踰百步而犀兕無全。” 唐 沉佺期 《鼓吹曲辭·釣竿篇》:“為看芳餌下,貪得會無全。”
(2).沒有完整的。 晉 孫綽 《游天臺山賦》:“投刃皆虛,目牛無全。”參見“ 無全牛 ”。
成語(Idiom):無全
發音(Pronunciation):wú q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完整、全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事物不完整、不全面,缺少某一方面的內容或要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不完善、不完整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人的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不全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全成語起源于《史記·卷九十六·李斯列傳》。當時,秦朝的宰相李斯在向秦始皇匯報修建長城的情況時,稱長城建設已經無全。意思是長城的修建已經完成了一部分,但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完工。從此以后,無全成語就用來形容事物不完整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全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無”和“全”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計劃還有很多細節沒有考慮到,總體上可以說是無全的。
2. 這本書的內容雖然詳細,但對于這個話題來說還是無全的。
3. 他的知識面很廣,但在某些領域還是有些無全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無全”想象成一個不完整的物體,比如一塊破碎的拼圖或一個殘缺的畫作。通過將這個形象與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該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無全”相關的成語,如“無所不有”、“無所不知”等,以擴展對該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這個故事我只看了一半,還是無全的。
2. 初中生(13-15歲):我的英語水平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可以說是有些無全的。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研究領域的知識我了解得還不夠全面,還有很多無全的地方。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這個項目的規劃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目前還存在一些無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