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襲
基本解釋
國君死后斂尸的衣服。《禮記·雜記上》:“公襲:卷衣一,玄端一,朝服一,素積一,纁裳一,爵弁二,玄冕一,褒衣一。朱緑帶,申加大帶於上。”
成語(Idiom):公襲(gōng xí)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x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開襲擊,公然侵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襲是由“公”和“襲”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表示公開、公眾,而“襲”表示襲擊、攻擊。公襲的基本含義是指公開襲擊或公然侵犯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襲一詞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組織公開對他人進行攻擊或侵犯的行為。它可以用來描述各種形式的攻擊,如言論攻擊、網絡攻擊、法律侵犯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三年》的記載中。當時,齊國的公子糾因為不滿周公的政策,公開對周公進行了攻擊和侵犯。后來,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公然攻擊他人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襲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公襲了我的隱私,我感到非常憤怒。
2. 這家公司被指控公襲競爭對手,引起了廣泛關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公襲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公開的人(公)突然襲擊(襲)另一個人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公襲相關的成語,如公然侵犯、公開攻擊等,可以幫助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公襲了我的玩具,我告訴老師了。
2. 初中生:她公襲了我的秘密,讓我感到很尷尬。
3. 高中生:他們公襲了我的觀點,我堅持自己的立場。
4. 大學生:他們公襲了我的研究成果,讓我感到很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