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報局
基本解釋
即電信局。 鄭觀應 《盛世危言·郵政上》:“近各省復設文報局以捷信音。”
成語(Idiom):文報局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bào j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化報紙、刊物編輯部或新聞機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報局是由“文”和“報局”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文”指文化、文藝,“報局”指報紙編輯部或新聞機構。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文化報紙、刊物編輯部或新聞機構,特指負責文化、文藝新聞報道和宣傳的機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文化界或新聞界的機構,也可用于形容某個組織或團體的編輯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的文報局是負責宣傳文化和藝術的機構。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報局的意義逐漸擴大,也包括了新聞報道的范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詞組成,表達了特定的含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文章發表在當地文報局,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2. 他在文報局工作多年,對文化藝術有著深入的研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文報局”與文化報紙、刊物編輯部或新聞機構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自己在一個文報局工作,負責編輯和報道文化藝術新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文化報紙、刊物編輯部或新聞機構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其對于文化藝術的宣傳和推廣的貢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將來想要成為一名文報局的編輯,報道文化藝術新聞。
2. 初中生:我對文化藝術很感興趣,希望能夠在文報局實習一段時間。
3. 高中生:我想要報考新聞傳媒類的專業,將來可以在文報局工作。
4. 大學生:我在大學期間參加了學校的文學社團,有機會在文報局發表自己的作品。
5. 成年人:我經常閱讀文報局的報道,了解最新的文化藝術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