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
基本解釋
[釋義]
(名)筆墨紙硯等用品的總稱。
[構成]
偏正式:文(具
[例句]
商店里的文具琳瑯滿目。(作主語)
[同音]
文句
英文翻譯
1.writing materials; stationery
詳細解釋
(1).謂空有條文。《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且 秦 以任刀筆之吏,吏爭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無惻隱之實。” 司馬貞 索隱:“謂空具其文而無其實也。”《宋史·哲宗紀一》:“有司奉行失當,幾於煩擾,或茍且文具,不能布宣實惠。”《元典章·臺綱二·察司合察事理》:“按察司官所至之處……體究一切非違,務要實行,無為文具。” 章炳麟 《政聞社社員大會破壞狀》:“ 明 時黃冊蓋多有不實者,及一條鞭法盛行,而編審亦為文具。”
(2).指條文。 宋 陳亮 《廷對》:“草茅亦以故事視之,以文具應之。” 嚴復 《救亡決論》:“致文具空存,邦基隉阢。”
(3).梳妝匣子。又稱奩具。小巧精致,用以放置梳妝用具、金銀珠寶、首飾等。《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月朗 ﹞説罷,命從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鎖甚固,正不知什么東西在里面。”《紅樓夢》第五七回:“我看見你文具兒里頭有兩三面鏡子,你把那面小菱花的給我留下罷。”
(4).指筆墨紙硯等用于作書畫詩文和學習的物品。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西湖主》:“登其亭,見案上設有文具。”《花月痕》第十一回:“ 采秋 因向 荷生 道:‘你帶有文具要寫對子,這里寫罷。’於是跟班們就中間方桌,擺上文具。”
成語(Idiom):文具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j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于書寫、繪畫等活動的工具,如筆、紙、墨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具是指用于書寫、繪畫等活動的工具,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它們幫助人們記錄思想、傳遞信息,并且在教育和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文具常常出現在學校、辦公室、藝術工作室等地方。人們在學習、工作、創作的過程中都需要使用文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具這個詞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用竹簡和毛筆書寫,這些都是古代的文具。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具的形式和種類不斷發展和改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具是一個名詞,沒有固定的成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買了一些新的文具,準備開始寫作業了。
2. 他的辦公桌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文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文具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例如想象自己在使用文具寫字、畫畫的場景,或者將文具的形狀、顏色與其功能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基本的文具,還有一些特殊的文具,如計算器、尺子、膠水等。可以進一步了解這些特殊的文具的用途和功能。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用文具盒里的鉛筆寫了一首詩。
2. 初中生:老師要求我們帶齊文具來上課。
3. 高中生:我喜歡用彩色的文具來做筆記。
4. 大學生:我買了一套高質量的文具,準備開始寫論文了。
5. 成年人:在辦公室工作,文具是我必備的工具之一。
希望這份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了解和記憶“文具”這個詞語。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