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吊兒
基本解釋
◎ 門吊兒 méndiàor
[hasp] 門上的搭鉤
見房門倒扣著,推不開,于是伸手出來,拔了門吊兒。——《金瓶梅》
詳細解釋
即釕铞兒。門上的搭鉤。《金瓶梅詞話》第八三回:“見房門倒扣著,推不開,於是伸出手來,拔了門弔兒。”
成語(Idiom):門吊兒(mén diào ér)
發音(Pronunciation):mén diào é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走時搖擺不定,左右搖擺不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門吊兒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行走時搖擺不定,左右搖擺不定的樣子。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在行走時缺乏穩定性和堅定性,容易受外界影響而改變主意,沒有固定的目標或方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態度不堅定,缺乏決斷力或堅持性的情況。例如,當一個人在做決策時猶豫不決,左右搖擺不定,你可以用“他像個門吊兒,一會兒說要去旅行,一會兒又說不去了”來形容他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門吊兒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警世通言》中。故事中,有個叫鄭板橋的人,他的行為態度常常搖擺不定,左右搖擺不定。因此,人們用“門吊兒”來形容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詞組成,分別是“門”和“吊兒”。其中,“門”指的是門扇,而“吊兒”指的是搖擺不定的樣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今天說要去旅行,明天又說不去了,真是個門吊兒。
2. 她的態度一會兒好,一會兒不好,真是個門吊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門吊兒”與一個人行走時左右搖擺的形象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你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走路時搖擺不定,左右搖擺不定,這就是一個“門吊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門吊兒”相關的成語,例如“搖擺不定”、“左右為難”等。這些成語都與一個人行為態度不堅定、缺乏決斷力或堅持性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有個同學經常變卦,他就像個門吊兒。
2. 初中生:我的朋友總是猶豫不決,他的態度像個門吊兒一樣。
3. 高中生:有些人在選擇大學專業時很猶豫,他們就像是一群門吊兒。
4. 大學生:在職業規劃時,我們應該避免像門吊兒一樣的態度,要堅定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