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俊
基本解釋
亦作“ 少雋 ”。少年英俊。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緣初獲美名,實皆少雋;既遇春節,難阻良游。” 宋 趙彥衛 《云麓漫鈔》卷十:“﹝ 郭知運 ﹞ 臨安 人,登科,以少俊選為孫壻?!?明 歸有光 《上萬侍郎書》:“今之時,獨貴少俊耳?!?/p>
成語(Idiom):少俊
發音(Pronunciation):shǎo j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年少有為,才華出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年輕人才華出眾,有出類拔萃的才能和成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年輕人在某個領域有非凡的才能和成就,也可以用來鼓勵年輕人要努力奮斗,發揮自己的才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羲之傳》記載了一個故事,王羲之年輕時曾到宣城拜訪王珣,當時王珣的兒子王炎年紀很小,但已展示出非凡的才華。王羲之看到王炎的才華后感嘆道:“少俊啊!”從此,這個成語就流傳了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年輕,卻已是少俊之才。
2. 這位少俊的畫家在藝術界有著極高的聲譽。
3. 年少時的他就展現出了少俊的才華,如今已成為業界的領軍人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少俊”與“少君”進行聯想,少君在古代是指年幼的君主,而“少俊”則是指年輕人才華出眾。通過這個聯想,可以更容易記住“少俊”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少年老成”、“少不更事”等,以擴大對年輕人的描述和評價的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雖然才上小學,但他已經是少俊之才,經常在學校里獲得各種獎項。
2. 初中生:她是我們班上的數學奇才,真是個少俊的學生。
3. 高中生:雖然他還只是高中生,但他已經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是個少俊之才。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