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書
成語(Idiom):復書(fù shū)
發音(Pronunciation):fù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復書指抄寫或翻閱書籍。也用來形容復制、抄襲他人的作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復書一詞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中,形容人勤奮好學,不斷翻閱書籍,增進知識。后來,復書也用來形容人抄寫或翻閱書籍的動作。此外,復書還有一個貶義義項,指抄襲、模仿他人的作品,缺乏原創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復書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形容人勤奮好學,多讀書籍,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也可用于批評那些抄襲、模仿他人作品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藝文志》是西漢時期司馬遷編寫的一部記載文化藝術的著作,其中提到了復書一詞。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而是通過歷史文獻中的記載逐漸形成了現在的用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復書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復”是動詞,表示翻閱、抄寫的動作,“書”是名詞,表示書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天都會花幾個小時復書,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2. 這位作家的作品并不是原創的,而是復書他人的作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復制書籍”或“復制作品”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可以將“復書”與勤奮好學的形象聯系在一起,形成記憶的印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閱讀相關的成語,如“飽讀詩書”、“藏書如山”等,以增加對漢語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每天放學后都會復書,增加自己的知識。
2. 初中生(14歲):老師要求我們每周復書一本名著,提高閱讀水平。
3. 高中生(17歲):這篇文章太像某位作家的風格了,應該是復書的結果。
4. 大學生(20歲):寫論文時要注意避免復書他人的研究成果,保持原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