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禮
基本解釋
(1).朝見之禮。《漢書·王莽傳下》:“其封 林 為 建德侯 , 逡 為 封德侯 ,位皆特進,見禮如三公。” 顏師古 注:“朝見之禮。”
(2).泛指見面行禮。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傳歌》:“ 蘇師父 來了,孩兒見禮。” 徐興業 《金甌缺》第二章:“﹝ 趙隆 ﹞接著就把女兒喚來與公爹見禮。”
(3).受到禮遇。 漢 應劭 《風俗通·十反·蜀郡太守潁川劉勝》:“ 劉勝 位故大夫,見禮上賓,俯伏甚於鱉蝟,冷澁比如寒蜒,無能往來,此罪人也。”《資治通鑒·漢桓帝延熹九年》:“見禮上賓。” 胡三省 注:“見禮上賓,謂郡守接遇之也。”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 吳道子 訪僧,不見禮,遂于壁上畫一驢。其僧房器用無不踏踐。僧知 道子 所為,謝之,乃涂去。”
近義詞
成語(Idiom):見禮
發音(Pronunciation):jiàn l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拜訪時向對方致以問候和敬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見禮是一種禮節性的行為,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和關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見禮是一種重要的社交方式,特別是在拜訪長輩、上級或重要客人時。見禮可以通過行禮、握手、鞠躬等方式表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見禮可以在各種正式和非正式場合使用,包括家庭聚會、商務會議、宴會等。在與長輩、上級、客戶、領導或其他重要人物交往時,見禮是一種常見的社交禮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見禮這個成語源于中國古代的禮儀文化。在古代社會,人們非常注重禮儀和尊重他人。拜訪時向對方致以問候和敬意成為一種重要的禮儀行為,即見禮。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見禮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見”和“禮”。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次去拜訪長輩都會見禮,非常懂得尊重。
2. 在中國,見禮是一種重要的社交禮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見”和“禮”兩個字形象化地聯想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例如,想象自己在拜訪時向對方致以問候和敬意的場景,同時將“見”和“禮”兩個字牢記在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的禮儀文化和社交禮儀的知識,可以進一步加深對見禮這個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次去奶奶家都會見禮,給她鞠個躬,然后說聲“奶奶好”。
2. 初中生:我們班級組織了一次拜訪社區長者的活動,每個同學都要見禮,表達我們的尊敬和關懷。
3. 高中生:在參加學校的開放日活動時,我們要見禮校長和老師,以示對他們的敬意和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