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信
基本解釋
(1).不要相信;不相信。《詩·小雅·青蠅》:“豈弟君子,無信讒言。”
(2).不守信用,沒有信用。《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伐喪無義,叛盟無信。” 周敬文 《武塘農業生產合作社是怎樣從中農占優勢轉變為貧農占優勢的》二:“先認為貧農說話無信,做事無能,因此就看不起他們。”
成語(Idiom):無信
發音(Pronunciation):wú xì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信用或缺乏誠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信是指一個人不守信用,不講信譽。這個成語強調了誠信的重要性,警示人們要講信用,言行一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無信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不可靠,不值得信任。這個成語常用于批評不守信用的人,也可以用來提醒人們要重視信用和誠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信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位宰相。據說,這位宰相在位期間,多次違背諾言,不講信用,導致人民對他失去了信任。因此,人們開始使用“無信”這個成語來形容不守信用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信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無”表示沒有,沒有信用;“信”表示信用、誠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常常遲到,從來不按時完成工作,真是個無信之人。
2. 這家公司一直不按時支付工資,完全沒有信用可言。
3. 做人要講信用,不要成為無信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無信”這個成語與不守信用的行為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例如,想象一個人手里拿著一張信用卡,但卡上卻沒有任何信用,就是“無信”的象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誠信和信用相關的成語,如“守信”、“言而有信”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無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說過要和我一起玩,但是他沒來,他是個無信的人。
2. 初中生:這個商家廣告里說送禮品,結果買了卻沒有送,太無信了。
3. 高中生:政府承諾要改善環境問題,可是一直沒有行動,真是無信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