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書
成語(Idiom):系書(xì shū)
發音(Pronunciation):xì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做事情拘泥于規矩、程式化,不顧實際情況和靈活變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系書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系書之人,庸人也。”系書指的是拘泥于書本知識和規定的人,他們只會生搬硬套地按照規定來做事,缺乏靈活性和創新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那些一味遵循規則、不善于變通的人,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墨守成規、不思進取的做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事件。其中的這個成語出自一則記載襄公二十四年的故事。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人拘泥于書本知識和規定,不顧實際情況和靈活變通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謂語動詞“系”表示“拘泥于”,賓語“書”表示“書本知識和規定”。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太過于系書,缺乏實際操作的經驗。
2. 這種做法太過于系書,不適用于實際情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系書”中的“系”字,類似于系住一本書,表示拘泥于書本知識和規定。可以通過想象一個人被書本纏繞住,無法自由行動的形象來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遵循規則、不善于變通相關的成語,例如“墨守成規”、“刻舟求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他太過于系書,不會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教我們要靈活運用知識,不要太過于系書。
3. 高中生(16-18歲):在應對復雜的考試題目時,不能過于系書,要善于思考和創新。
4. 大學生(19-22歲):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只拘泥于書本知識,要注重實踐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