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愕
基本解釋
猶發呆。 蕭紅 《生死場》二:“孩子沒有哭,發愕地站到一邊。”
成語(Idiom):發愕(fā è)
發音(Pronunciation):fā 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驚訝、吃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發愕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因突然遇到令人驚訝或不可思議的事情而感到驚訝和吃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發愕常用于描述人們遇到突發事件或聽到令人震驚的消息時的反應。它強調的是人們在短暫的時間內由于突然遇到的事情而產生的強烈的驚訝情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發愕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準書》中。故事中,秦始皇帝在統一六國后,為了加強控制,決定焚書坑儒。當時的文化人士對此事感到非常震驚和憤怒,因此有了“發愕”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發愕是由“發”和“愕”兩個字組成的。其中,“發”表示突然發生的意思,“愕”表示驚訝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聽到他的背叛,她感到十分發愕。
2. 他看到那個巨大的蛇,頓時發愕地站在原地無法動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住“發愕”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突然遇到一個令自己驚訝的場景,如看到一只巨大的蛇,然后想象自己發出聲音“發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驚訝和吃驚相關的成語,如“大吃一驚”、“目瞪口呆”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老師突然宣布下周有一次考試時,全班的學生都發愕了。
2. 初中生:我看到他拿著一本厚厚的書,心里發愕不已。
3. 高中生:聽到自己被錄取的消息,我感到非常發愕和激動。
4. 大學生:看到那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表演,我被完全發愕了。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