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德
成語(Idiom):謙德
發音(Pronunciation):qiān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謙虛和善的品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謙德是由“謙”和“德”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謙指謙虛,指一個人在言談、舉止中不自夸、不自滿,對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有正確的認識;德指道德,指一個人具備高尚的品德和行為。謙德意味著一個人謙虛和善良的品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謙德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的品德或行為。當形容一個人謙虛、善良時,可以使用謙德來表達。此外,謙德也可以用來鼓勵他人,讓他們明白謙虛和善良的重要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謙德的故事起源于《左傳》中的一則故事。公元前548年,魯國的季孫氏在魯國內掌權,季孫氏的子孫得到了很高的地位和榮譽。然而,季氏的后代季孫氏卻保持了謙虛和善良的品德,不以權力和地位自居。因此,人們用“謙德”來形容這種品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謙德由兩個字組成,形式為“謙 + 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保持著謙德的品質,從來不會自夸自滿。
2. 這位領導以謙德贏得了大家的尊敬和愛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謙”字與“謙虛”聯系起來,將“德”字與“善良的品德”聯系起來,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謙德相關的成語,如“謙虛謹慎”、“謙虛謹慎”等,可以進一步加深對謙德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謙德的好同學,總是愿意幫助其他人。
2. 初中生:作為班長,他要時刻保持謙德的品質,對待每個同學都要平等友善。
3. 高中生:在成功的同時,他仍然保持著謙德的態度,不忘初心,不驕傲自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