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寃家不聚頭
基本解釋
謂仇人或不愿意相見的人偏偏相逢,無可回避。
成語(Idiom):不是寃家不聚頭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ù shì yuān jiā bù jù t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只要是有困難或者是寃屈的人,就一定能夠聚集在一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寃家指的是受到冤屈或不公正待遇的家庭,聚頭表示聚集在一起。這個成語的含義是指只要有人受到冤屈或不公正待遇,就一定能夠聚集在一起,互相幫助和支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在困難時期,人們能夠相互團結起來,共同面對困難并互相幫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十一年》記載了一個故事,當時的魯國國君哀公因為被迫流亡,尋求庇護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受到冤屈的家庭。哀公對他們說:“不是寃家不聚頭。”意思是只要有人受到冤屈,就一定會有其他受到冤屈的人聚集在一起。后來,這句話演變成了成語,用來形容人們在困難時期相互團結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是 + 寃家 + 不 + 聚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困難的時期,大家都團結起來,不是寃家不聚頭。
2. 即使遭受不公正待遇,我們也要相信不是寃家不聚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的拼音進行聯(lián)想,比如“不是寃家”可以聯(lián)想為“不是冤屈的家庭”,而“不聚頭”可以聯(lián)想為“不團結在一起”。這樣,通過聯(lián)想記憶,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團結、互助相關的成語,比如“眾志成城”、“同舟共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同學在一起學習,不是寃家不聚頭。
2. 初中生:面對困難,我們應該相互支持,不是寃家不聚頭。
3. 高中生:只要有人受到冤屈,就會有其他受到冤屈的人聚集在一起,不是寃家不聚頭。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應該團結在一起,互相幫助,不是寃家不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