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兆
基本解釋
尚未顯出跡象。《老子》:“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縱少覺悟,咸嘆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眾險於未兆,是由 桓侯 抱將死之疾,而怒 扁鵲 之先見,以覺痛之日為受病之始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人君雖明并日月,神鑒未兆,然萬機不可以獨統,曲碎不可以親總,必假目以遐覽,借耳以廣聽。”
成語(Idiom):未兆
發音(Pronunciation):wèi zh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尚未顯現出跡象或征兆的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未兆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某件事情還沒有出現任何跡象或征兆。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一種無法預測或無法察覺的情況,表示事情的發展或結果尚未可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未兆可以用于各種場景,特別是在描述未來的事情時,表達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比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未來前途,一個計劃的成功與否,或者一個事件的發展方向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未兆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襄公十三年》中的一則故事。故事講述了齊國的襄公在位時,有一天他突然感到不安,但無法找到任何跡象或征兆來解釋這種感覺。于是他問左右的臣子是否有人知道原因,但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答案。最后,一個叫做朱厲的臣子告訴襄公:“陛下,這是未兆之感。”從此,未兆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一種無法預測或察覺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未兆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未”表示尚未,未來,而“兆”表示跡象,征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項目的成功與否還未兆,我們需要繼續觀察。
2. 他的未兆之感告訴他,今天可能會發生一些重要的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未”和“兆”兩個字分開記憶,然后將其含義聯系起來。例如,將“未”與“未來”聯系起來,表示尚未發生的事情;將“兆”與“征兆”聯系起來,表示跡象或預示。這樣,就可以記住未兆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未兆相關的成語來擴展學習。例如,“未卜先知”、“無跡可尋”等成語都與未兆有關,可以進一步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明天的考試結果還未兆,我很緊張。
2. 初中生:他的表情沒有任何未兆,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3. 高中生:這個科學實驗的結果還未兆,我們需要耐心等待。
4. 大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還未兆,我需要努力學習和準備。
5. 成人:這次會議的結果還未兆,我們需要密切關注行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