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正
基本解釋
古代行鄉飲酒禮或賓主宴會時的監禮者?!?a href="/r_ci_4c0d31f14b8a027d80ecd66e21646064/" target="_blank">禮記·鄉飲酒義》:“工告樂備。遂出,一人揚觶,乃立司正焉。”《國語·晉語一》:“公飲大夫酒,令司正實爵與 史蘇 ?!?韋昭 注:“司正,正賓主之禮者也?!?明 沉榜 《宛署雜記·雜費》:“鄉飲酒禮,每年二次…… 宛平縣 該管正月份。相沿,上席六卓,正賓一,僎賓一,介賓一,主賓二,司正一。”
成語(Idiom):司正
發音(Pronunciation):sī zh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司正是一個古代官職的名稱,意為掌管司法正義的官員。在成語中,司正表示擔任正直公正的職務,也指負責糾正錯誤、懲治不法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司正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它的意思是指擔任司法正義職務的官員,具有正直公正、有能力糾正錯誤、懲治不法的特質。這個成語強調了司正的權威和公正,以及他們在社會中維護正義的重要角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司正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任何擁有正直公正、有能力糾正錯誤的人。在法律、政治、教育等領域中,司正可以指代執法者、監察者、教育者等具有糾正錯誤、懲治不法的職責的人。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于表達對正義和公正的追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司正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這本古代史書中。司正是古代官職的名稱,負責處理司法事務,以及糾正錯誤和懲治不法之人。這個詞語后來演變成成語,用來形容具有正直公正、有能力糾正錯誤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司正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司”表示司法,指代司法職責;“正”表示正直公正,指代正義的品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擔任法官多年,一直以司正的態度處理每一個案件。
2. 這位教師以司正的方式對待每一個學生,維護教育的公平和正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住“司正”的方法可以是將“司”字與司法聯系起來,表示司法職責;而“正”字與正直聯系起來,表示正義的品質。通過將詞語的含義與結構聯系在一起,可以更容易地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司正這個成語感興趣,你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官制和司法制度的發展歷史,以及古代法律文化的相關內容。這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司正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和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是我們學校的司正,她總是公正地處理學生之間的糾紛。
2. 初中生(13-15歲):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律師,為社會做一名司正,維護正義。
3. 高中生(16-18歲):司正是法律中重要的角色,他們應該保護人民的權益,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