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律
基本解釋
歷法。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二:“使國家欲興明堂,建辟雍,制歷律,草封禪,又將何所致其用乎!”
成語(Idiom):歷律
發音(Pronunciation):lì lǜ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歷史的發展和演變有一定的規律和節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歷律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歷”指的是歷史,第二個字“律”指的是規律。歷律的基本含義是歷史的發展和演變有一定的規律和節奏。它強調了歷史并非一片混沌無序,而是有著一定的規律和趨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歷律常用于討論歷史、社會、經濟等領域的發展和變化。它可以用來描述歷史事件的發展規律,也可以用來分析社會和經濟的演變趨勢。此外,歷律還可以用于指導個人的行為,提醒人們在歷史的長河中保持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方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歷律這個成語最早出自《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其中“止于至善”一句被解釋為歷史發展的規律和趨勢。后來,歷律逐漸被用作成語,成為描述歷史規律的常用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歷律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成語,屬于形容詞性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歷史的發展是有歷律的,我們要善于把握歷史的規律。
2. 社會的變化是有一定的歷律和規律的,我們不能盲目跟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歷律記憶為“歷史的律動”,幫助理解成語的含義和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歷史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深入了解歷史的演變和社會的發展規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歷律告訴我們,勤奮學習才能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13-15歲):歷律告訴我們,只有不斷進取,才能成為人生的贏家。
3. 高中生(16-18歲):歷律告訴我們,歷史的發展需要經歷各種挫折和困難。
4. 大學生(19-22歲):歷律告訴我們,只有掌握歷史的規律,才能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