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澀
成語(Idiom):遲澀
發音(Pronunciation):chí s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筆晦澀,不易理解或言辭遲緩,不流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遲澀是由“遲”和“澀”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遲指時間上的拖延,澀指語言或文章的晦澀難懂。遲澀形容文筆晦澀,不易理解,或言辭遲緩,不流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遲澀一般用來形容文筆晦澀難懂,或者指言辭遲緩不流暢的情況??梢杂脕砼u文章寫作不夠清晰明了,或者形容說話或表達不夠流暢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遲澀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二十五年》中的“遲澀言辭”一詞。遲澀最初是用來形容言辭不順暢,不流利的情況。后來逐漸引申為文筆晦澀難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遲澀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形容詞之間沒有明顯的修飾關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文章寫得太遲澀了,我讀得一頭霧水。
2. 他的演講遲澀不流暢,聽起來很費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遲澀的發音“chí sè”與“吃塞”聯想起來,想象在吃東西時卡住了,吞咽不暢的感覺,類比于言辭或文章不流暢、晦澀難懂的情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文學作品、學習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避免遲澀的現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這篇課文寫得太遲澀了,我都看不懂。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的講解有些遲澀,我沒聽明白。
3. 高中生(16-18歲):這本小說的文筆有些遲澀,需要細細品味才能理解。
4. 大學生及成人:他的演講語速遲澀,聽得大家都很費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