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歧
成語(Idiom):羊歧(yáng qí)
發音(Pronunciation):yáng q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思維偏激、狹隘,不愿接受新觀點或與自己觀點不同的意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羊歧一詞出自《左傳·僖公十三年》,原意為山羊的角向一側彎曲,比喻思想偏激、狹隘。后來逐漸演變為指人固執己見,不愿接受新觀點或與自己觀點不同的意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可以用“羊歧”來形容那些對于新觀點、新思維、新事物持有偏見,不愿意接受不同意見的人。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批評那些思維狹隘、頑固不化的人,也可以用來自我警示,提醒自己要保持開放的心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史書,其中記載了許多歷史事件和名人故事。《左傳·僖公十三年》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當時,齊國的公子光有一個朋友給他出主意,他卻固執己見,不聽取朋友的建議。朋友為了警示公子光,用“羊歧”來形容他的思維偏激、狹隘。從此,這個成語就流傳了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羊歧的結構是形容詞+名詞,其中“羊”指山羊,“歧”指角向一側彎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于新技術總是持有羊歧的態度,不愿意嘗試。
2. 這個領導的管理方式很羊歧,不善于接受下屬的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山羊的角彎曲的形狀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也可以聯想思維狹隘的人像山羊一樣固執己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思維開放、接受不同意見相關的成語,如“目光短淺”、“墨守成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一個同學總是羊歧,不愿意和其他同學一起玩。
2. 初中生:有些同學對于新的學科不感興趣,總是羊歧地認為學習沒有意義。
3. 高中生:在班級討論活動中,有同學對于其他同學的觀點持有羊歧的態度,不愿意接受不同意見。
4. 大學生:在大學的辯論比賽中,有些選手表現出羊歧的思維,只顧自己的觀點,不愿意聽取對方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