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躭
成語(Idiom):荒躭
發音(Pronunciation):huāng t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行為放蕩不羈、放縱放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荒躭是由“荒”和“躭”兩個詞組成的,其中,“荒”指放縱、放蕩,而“躭”指行為、舉止。荒躭形容一個人的行為放蕩不羈,放縱放肆,沒有拘束和約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荒躭多用于貶義,形容人的行為放肆、放縱,沒有道德約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追求享樂、放縱自我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荒躭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描述了項羽在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后,荒淫無道,放縱自己。從此以后,“荒躭”成為了形容人行為放縱、放蕩不羈的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荒躭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過去是個有名的藝術家,但是后來沉迷于賭博,變得荒躭起來。
2. 這個社會需要的是有責任感的人,而不是荒躭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荒躭”理解為一個人在道德規范和社會約束下失去了控制,變得放縱不羈。可以通過將“荒”理解為“放縱”、“放蕩”,將“躭”理解為“行為、舉止”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道德觀念和倫理道德規范,以及對于放縱自我的態度和價值觀的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荒躭的人,經常不按時完成作業。
2. 初中生:那個學生放縱自己,成了一個荒躭之徒。
3. 高中生:在青春期,很多人會有一些荒躭的行為,但是我們應該懂得自我約束。
4. 大學生:大學生活需要放松,但是不應該過度荒躭,要保持一定的紀律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