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吏
基本解釋
木雕的獄吏。語出《漢書·司馬遷傳》:“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入,削木為吏議不對,定計於鮮也。”后因以“木吏”借指刑官。《文苑英華》卷五四八引無名氏《妖言判》:“定刑名於木吏,應(yīng)入流條;量減贖於金科,合從徒坐。”
成語(Idiom):木吏(mù lì)
發(fā)音(Pronunciation):mù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吏貪贓枉法,不公正行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吏是由“木”和“吏”兩個字組成的。木指木頭,吏指官吏。木吏一詞比喻官吏貪贓枉法,不公正行事。它形象地比喻那些只會坐在那里不做事、貪贓枉法的官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官員貪污腐敗的情況下,表達對不公正行為的不滿和譴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王莽傳》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王莽時期有一個官吏,他每天坐在官府里不管公務(wù),只顧玩弄木偶。有人看不過去,就把他告發(fā)了。這個故事因此成了后來形容官員貪贓枉法、不作為的典故。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官員不作為,完全是個木吏。
2. 他被指控貪污受賄,最終成為了一個木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將木吏想象成一個坐在那里不做事、只顧玩弄木偶的官吏,形象鮮明,容易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guān)于中國古代官員的文化和歷史,以及相關(guān)的成語和典故。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做作業(yè),老師說他是個木吏。
2. 初中生:那個官員只顧自己利益,完全是個木吏。
3. 高中生:這個官員貪污腐敗,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木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