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舌
基本解釋
(1).沒有舌頭。《埤雅·釋鳥》:“ 閩 諺曰:‘鴇無舌,兔無脾。’蓋鴇無舌連蹄,性不木止。”
(2).謂不善言語、辭章。 宋 黃庭堅 《黃龍南禪師真贊》:“工以丹墨,得皮得骨;我以無舌,贊水中月。”按,佛教以“廣長舌”泛喻能言善辯。
英文翻譯
1.aglossate
成語(Idiom):無舌
發音(Pronunciation):wú s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無舌指不會說話或緘默不語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舌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不會說話或者選擇保持沉默的狀態。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因為害羞、害怕或者不愿意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保持沉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公眾場合中不愿意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者因為害怕而不敢說話。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個具體的情境下緘默不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五帝本紀》記載了一個關于無舌的故事。相傳在古代,有一位名叫顓頊的皇帝,他非常聰明,但是卻不說話。人們常常以為他沒有舌頭,所以稱他為無舌。這個故事成為了形容一個人沉默寡言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舌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會議上一直無舌,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2. 她在面對媒體采訪時總是無舌,不愿意回答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無舌這個成語與不會說話或緘默不語的形象聯系起來,這樣有助于記憶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無語、默不作聲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班上總是無舌,不敢向老師提問。
2. 初中生:面對同學的嘲笑,他選擇了無舌。
3. 高中生:演講比賽中,她因為緊張而無舌。
4. 大學生:在課堂上,他對教授的問題無舌,不敢回答。
5. 成年人:面對困難,有時候我們會選擇無舌,不知道該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