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鐙
基本解釋
亦作“馬鐙2”。掛的馬鞍兩邊的腳踏。《南史·張敬兒傳》:“ 攘兵 ( 劉攘兵 )無所言,寄 敬兒 馬鐙一隻, 敬兒 乃為備。”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一·諸鐵器》:“田野燐火,人血所化,或出或沒,來逼奪人精氣,但以馬鐙相戞作聲即滅。” 沉凱 《古瑪河春曉》第三章:“ 楊忠民 正在幫一個戰士調整馬鐙皮帶。”
英文翻譯
1.stirrup
成語(Idiom):馬鐙(mǎ dēng)
發音(Pronunciation):mǎ d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能夠起到支撐、穩定作用的東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鐙原指騎馬時腳踩的鐵環,用來穩定身體;后來引申為比喻能夠起到支撐、穩定作用的東西。成語“馬鐙”常用來形容在困境中能夠給人以支持和幫助的事物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在困難時期給予幫助和支持的人或事物,也可以用于形容能夠穩定局勢、起到重要作用的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時有個人騎馬經過一片沼澤地,馬陷進泥里無法動彈。這時,他發現馬腳下的馬鐙起到了支撐穩定的作用,讓馬得以脫困。后來,人們將馬鐙比喻為能夠給予支持和幫助的事物或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我遇到困難時,他就像一枚可靠的馬鐙,給予了我巨大的支持。
2. 這家公司是整個行業的馬鐙,沒有它的穩定作用,整個行業可能會陷入混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馬腳下的馬鐙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自己在困境中,馬鐙給予了你穩定的支持和幫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支撐、穩定相關的成語,如“靠山”,“樹大招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就像我的馬鐙,給我提供了學習上的幫助和指導。
2. 初中生:朋友在我失落的時候成為了我的馬鐙,給予了我精神上的支持。
3. 高中生:父母是我成長道路上最重要的馬鐙,他們給予了我全方面的支持和鼓勵。
4. 大學生:導師在我研究工作中起到了馬鐙的作用,給我提供了寶貴的指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