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衙
基本解釋
管理屯田的小吏,為縣令的屬官。 明 沉榜 《宛署雜記·徭賦》“有本縣應編銀共陸百貳拾伍兩陸錢”原注:“門子、正堂二名,糧衙一名,匠衙一名,屯衙一名,捕衙一名,共六名,每名工食銀叁兩陸錢。”
成語(Idiom):屯衙
發音(Pronunciation):tún y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府、衙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屯衙是古代中國官府的別稱,屬于官府的一種形式。它是軍隊駐扎地和治安維護機構,也是官員辦公、審判案件的地方。屯衙不僅代表了官方權威和治理能力,還象征著社會秩序和公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官府機構或者官員的行為。同時也可以用來比喻治理社會秩序的能力和手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屯衙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封建社會。在封建社會中,官府是統治者的代表,屯衙則是官府的基層機構。屯衙的存在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和公正,處理民事糾紛和刑事案件。因此,屯衙成為了一個象征官方權威和治理能力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屯衙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縣的屯衙非常嚴厲,任何違法行為都會受到嚴懲。
2. 這位官員在屯衙中處理了許多復雜的案件,贏得了人民的尊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屯衙”與官府機構聯系起來,想象自己是一個官員在屯衙中處理案件,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中國的官府制度和屯衙的職責,以及官員的權力和責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歷史課上,老師告訴我們屯衙是古代官府的辦公地點。
2. 初中生:我爺爺說他小時候,屯衙是社區的治安維護中心。
3. 高中生:政治課上,老師講解了屯衙的作用和意義,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了官府的職責。
4. 大學生:在研究中國古代社會制度的課程中,我學到了屯衙的歷史背景和演變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