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校
基本解釋
(1).低級武官名。《舊五代史·晉書·王清傳》:“ 后唐明宗 領行臺,置步直軍。 清 預其募,漸升為小校。”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一:“﹝ 宋太祖 ﹞微時,嘗被酒入 南京 高辛廟 ,香案上有竹杯筊,因取以占己之名位……自小校而上至節度使一一擲之,皆不應。” 清 王夫之 《讀<陳書>書后》:“ 陳武帝 以遐方小校,器止斗筲,忽起而干天步。”
(2).猶小卒。 宋 梅堯臣 《韻語答永叔內翰》:“信筆寫此語,謂可忘病憂,黃昏走小校,寄我東郭陬。” 元 關漢卿 《哭存孝》第二折:“[ 李存孝 云]小校與我打將出去。[卒子云]理會的,出去。”《水滸傳》第二回:“小嘍囉道:‘三個頭領再三拜復,特地使小校進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
成語(Idiom):小校
發音(Pronunciation):xiǎo xi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小校是指軍隊中的士兵,也可以泛指年輕而有才能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小校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離婁下》一文中,原意指軍隊中的士兵,后來演變為指年輕有才華的人。小校一詞中的“校”字原本是指軍隊中的軍官,而“小”則表示年輕、不成熟的意思。小校這個詞語寓意年輕人才,具有潛力和前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小校一詞常用于形容年輕有為的人,特別是那些在某個領域展現出非凡才華和潛力的年輕人。可以用來形容年輕的學生在學業上有出色表現,或者年輕的員工在工作中有卓越的表現。也可以用來形容年輕的運動員在體育比賽中展現出的才華和潛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小校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離婁下》一文中。這篇文章講述了孟子與離婁之間的一次對話,離婁問孟子:“士何以學?”孟子回答說:“小校亦有所學。”這里的“小校”指的是軍隊中的士兵,意味著即使是士兵也可以有所學習和進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小校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小”表示年輕、不成熟,而“校”表示軍官或士兵。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年輕的小校在戰場上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智慧。
2. 他雖然只是個小校,但他的才能和領導能力讓人刮目相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小校與年輕、有才華的人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年輕的士兵站在軍營中,展現出非凡的才能和潛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年輕、有才華的人相關的成語,如“英才”、“少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雖然小,但是他是學校里的小校,成績特別好。
2. 初中生:我班上有個同學很聰明,老師常常稱他為小校。
3. 高中生:雖然他還是個高中生,但他的才華已經讓人刮目相看,可以稱為小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