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浥
成語(Idiom):厭浥
發音(Pronunciation):yàn y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艱難困苦,痛苦不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厭浥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厭”表示厭惡、討厭,“浥”表示浸濕、沉浸。整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在困苦和痛苦中度過的艱難時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生活困苦、遭遇痛苦或者遭受折磨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時光或者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折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詩經·秦風·蒹葭》中有一句“厭浥瓜蔓,言采其蕃”。這句詩描繪了一個人在困苦的環境中辛苦努力,但最終獲得成功。從此,人們將“厭浥”用來形容艱難困苦的處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厭浥的環境中長大,但他從不放棄追求自己的夢想。
2. 這個小鎮經歷了戰爭和災難,但居民們始終堅持,共同度過了厭浥的歲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厭惡浸濕”,將艱難困苦的情境與厭惡浸濕的感覺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和理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厭浥相關的成語,如“厭倦生活”、“厭惡世俗”等,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厭浥的時候是在海邊玩水時被大浪打濕了。
2. 初中生:我們一起經歷了厭浥的階段,但我們堅持下來了。
3. 高中生:在備戰高考的厭浥時期,我會加倍努力,爭取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