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議
基本解釋
(1).朝廷集議國家大事。《漢書·循吏傳·黃霸》:“守丞相長史,坐公卿大議廷中知 長信 少府 夏侯勝 非議詔書大不敬, 霸 阿從不舉劾,皆下廷尉,繫獄當死。” 顏師古 注:“大議,總會議也。”
(2).謂對國家大事的意見、建議。《漢書·酷吏傳·田延年》:“當發大議時,震動朝廷。”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始發大議,乞立宗子為后,以安宗廟。”
(3).朝廷的重大決策。《后漢書·董卓傳》:“ 卓 又抗言曰:‘昔 霍光 定策, 延年 案劒。有敢沮大議,皆以軍法從之。’” 宋 曾鞏 《韓琦制》:“及受末命,戡濟艱難,以己徇時,坐定大議。”
成語(Idiom):大議
發音(Pronunciation):dà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大規模的討論、辯論或會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議是由“大”和“議”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大議的意思是指人們進行大規模的討論、辯論或會議,通常是為了解決重要的問題或做出重大決策。這個成語強調了參與討論的人數眾多、議題重要且討論的程度深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議常用于描述政治、經濟、教育等領域中的重要會議或討論。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集體討論某個重大議題的場景,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重要問題引發的廣泛辯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議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周易·系辭上》中,原文是“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其中“大明始終”一句就是指大議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議由形容詞“大”和名詞“議”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問題非常重要,我們需要召開一次大議來討論。
2.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決定進行一次大議,聽取各方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大議的發音“dà yì”與“大議”這個成語的含義聯想起來。發音“dà yì”與“大議”的發音相似,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大議相關的成語,例如“大廟堂小官吏”、“大公無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開了一次大議,討論如何改進學校的飯菜質量。
2. 初中生:學校召開了一次大議,討論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3. 高中生:學校組織了一次大議,討論如何改善校園環境和學生的生活品質。
4. 大學生:學校舉行了一次大議,討論如何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5. 成年人:公司召開了一次大議,討論如何應對市場競爭和制定發展戰略。